
南亞拆船廠一季度拆解142艘船
2019-04-11 17:19:00
來源:龍de船人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2019年第一季度,共有142艘船出售至南亞海灘進行拆船,這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帶來了不可逆轉的傷害。
非政府拆船平臺(NGO Shipbreaking Platform)發布的季度更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3月份,在孟加拉拆船過程中,有3名工人喪生,4名工人受重傷。
當地消息稱,1月28日,兩位工人在拆船廠作業時喪生,該船廠位于孟加拉吉大港海灘。20天后,希臘Polembros公司油輪S WARRIOR號在Shagorika拆船廠時,機艙發生火災,事故造成另外兩位工人死亡。
印度及巴基斯坦并沒有關于嚴重事故的報道。由于缺乏消息來源及透明性,很難獲取阿朗(Alang)地區發生的事故信息。第一季度,加達尼(Gadani)沒有事故報道,毫無疑問,這與拆船作業明顯減少有關。在過去半年中,據稱有70%的工人失業。
2019年第一季度,美國、沙特阿拉伯和新加坡船東向南亞拆船廠銷售的船只最多,希臘和韓國船東緊隨其后。
數據顯示油氣船報廢數量明顯上升。今年前三個月,至少12艘海工船達到退役年限。
今年第一季度,在抵達南亞海灘前幾周,超過一半的出售船只將船旗更換為科摩羅、紐埃、帕勞、圣基茨以及尼維斯船旗。
銷往吉大港、阿朗和加達尼船廠的所有船只通過廢船經銷商或現金買家經手后,在最后航程中重新注冊并更改船旗。
灰黑名單上的方便旗尤其受到現金買家的青睞。這些船旗通常不會在船舶運營時使用,而是在其“最后一次航行注冊”時使用。由于國際海事法律執行困難,這些船旗被列為灰黑名單。
這種更換船旗后再拆解的運作方式,讓各國政府設立的相關法律難以施行,包括《歐盟船舶回收條例》——僅以船旗國為執法依據的法律。
《歐盟船舶回收條例》于2019年1月1日開始實施。根據條例要求,懸掛歐盟船旗的船只必須在歐盟列明的授權工廠進行拆解。至少5艘船按照新要求進行了報廢。然而,該平臺數據顯示,為規避法律,至少有7艘船在駛往拆船廠的最后一次航程中將歐盟船旗修改為非歐盟船旗。由于不能滿足歐盟條例要求,南亞海灘拆船廠并未列在授權名單上。
船東聲稱,由于歐盟名單上的拆船廠拆船能力受限,他們不得不更改船旗。非政府拆船平臺于去年9月份發布的報告顯示,無論是從噸位還是規模上,歐盟名單上的拆船廠拆船能力遠遠超過報廢需求。此后,2家土耳其船廠、1家美國船廠及多家歐洲船廠加入了該名單。
本周,歐洲委員會還宣布計劃將丹麥、挪威和土耳其的另外8家船廠增加到名單上。然而,我們應更集中更多精力發現違反歐洲船舶回收條例的行為,同時也要采取更有力的獎勵措施,如對所有在歐盟回收的船只給予獎勵,以保證歐盟名單的有效使用以及現行船舶回收法律的有效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