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船手握900億訂單多元布局力拼轉型
隨著首艘“自造潛艇”正式開工,手握900億訂單的臺船開始多元化布局力拼“轉型”。
臺船自2017年啟動轉型計劃,逐步下調營收占比達90%以上的商船業務,并全力拓展臺艦臺造和海上風電業務,展開各生產線調整和建置、人力資源調整及訓練等工作,規劃造艦、造船、風電三大運營事業體。
按照臺船之前的規劃,到2025年商船建造、臺艦臺造及海上風電這三大業務將各占其營收的三分之一。不過,由于近年來商船建造環境持續蕭條,臺船預計艦船業務營收占比將拉高,其中艦船業務將占60%,商船建造則將降至20%以下。
在歷經多年的改造之后,臺船轉型效益已經逐漸浮現。截止9月底,臺船手持訂單合計約新臺幣900億元(約合人民幣207.46億元)。其中,艦船(含公務船)手持訂單業務已經超過新臺幣700億元(約合人民幣161.36億元)。
除了艦艇建造之外,臺船還將推動造修合一構想,有望成為臺灣地區相關重要艦艇的維修廠。自2021年開始,艦船(含公務船)相關業務在臺船營收中所占比例將達60%至70%。若以臺船及所有轉投資公司的合并總營收計算,艦船相關業務占比有望達55%至65%。
在海上風電方面,臺船近幾年已經建設完成海上風力渦輪機管架基礎水下基樁(PP)的一貫化產線、轉接段(TP)產線、重載碼頭等,并自行籌建一艘140米大型駁船。今年6月,臺船的合資公司臺船環海還訂造了1艘大型全回轉式浮吊船。
目前,臺船已經承攬了沃旭大彰化風場之水下基樁、興達海基委托的基礎轉接段和多項海工大型鋼構件運輸業務;合資公司臺船環海承接中能風場和海龍風場的海事工程業務,全資子公司臺船防蝕將以臺船基隆、高雄兩地完備的涂裝廠房為基礎,扮演海上風電重要的涂裝防蝕技術角色。未來海上風電相關業務將占臺船年營收比重8%~15%。若以臺船及所有轉投資公司合并總營收計算則將占15%~20%。
在商船業務方面,臺船目前商船手持訂單還有為新加坡公司建造的一艘半潛式運輸船、為陽明海運建造的5艘2800TEU支線集裝箱船以及為臺船環海建造的1艘大型全回轉式浮吊船,預計到2022年將能全部交付完畢。
臺船指出,由于近年來國際造船市場形勢嚴峻,加上臺灣地區欠缺船用主機、發電機等本地供應鏈,導致臺船的商船成本在國際市場上難以發揮競爭力,因此在臺艦臺造和海上風電業務逐漸成型后,臺船將不再承攬不具毛利或邊際貢獻的商船業務。預計未來商船業務將逐步下降至臺船及所有轉投資公司合并總營收比重20%以下。
在經歷了近三年的轉型規劃和企業改造之后,目前臺船多元化運營模式已經漸趨成熟。為了強化未來運營動力,臺船已經提出了增資計劃,預計將于明年3月完成,計劃發行4.5億股,其中10%將于市場公開抽簽,10%至15%由員工認購,其余75%至80%由原始股東認購。
臺船表示,目前該公司資本額為新臺幣47.3億元,展望未來10~20年,臺艦臺造業務將有高達新臺幣數千億元的任務。相比1990年最高曾達新臺幣169億元的資本額,目前臺船資本額略顯不足,不利于承攬大型業務。因此,臺船希望將資本額調整為新臺幣1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