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滬上第一艘“無人駕駛清潔船”來了!
7月27日,第三屆進博會倒計時100天。在進博會展館——“四葉草”附近的北橫涇河上,一艘無人駕駛的船只正在河面上緩慢行駛,將河面上垃圾、河草統統“吃”進肚里。原來,它是在河面上進行保潔工作,這意味著上海第一艘“無人駕駛清潔船”正式開始工作了。
閔行區水利所所長凌惠明介紹,原來,河道的保潔養護主要靠人工,有不少水域清潔的痛點亟待解決。比如,人工進行河道養護時使用的動力船是柴油發動機,噪聲比較大,在進行河道養護作業時對周邊的居民影響不小。同時,人工進行河道養護還有很多盲點解決不了。而且,像最近的連續高溫天情況下,如果全部靠人工在烈日下進行河道養護,非但人力成本高,而且人工也吃不消,造成效率低下。尤其在疫情下,水面保潔時如果人群密集容易感染,還容易造成水源污染。
“無人駕駛清潔船”是水面智能清潔產品,能在極少人力監管下,實現90%以上的水面自動清理。可別小瞧這艘“聰明”的無人駕駛清潔船,它的鋁合金身體內成承重25公斤的垃圾,能在2公里范圍內遠程遙控,管轄面積達50畝,抗風浪等級為3級。“無人駕駛清潔船”的聯合開發商上海美好人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戴亭園介紹,通過加裝不同的模塊以及后臺的人工智能算法,“無人駕駛清潔船”能根據清潔區域自主選擇最優路線進行清潔;在航行過程中,它能實時感知環境,在遭遇障礙時及時規避并調整路徑。每次充電6小時后,“無人駕駛清潔船”便能“元氣滿滿”地持續6小時至8小時連續工作,電量不足時,它能自動返回停靠點充電,支持有線或無線兩種充電方案。
如有需要, “無人駕駛清潔船”每天可以工作10小時以上,在正午、夜晚與高溫、寒冷環境下優勢尤為明顯。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一般來說,人撐船速率約為0.3米/秒,而且以點線打撈方式為主,效率較為低下;而無人駕駛清潔船的航行速率則可達0.8米/秒至1.2米/秒,采取面式清掃,單位效率提升明顯。“無人駕駛清潔船”可謂“經驗豐富”,它已擁有全球最高的無監督航行里程數與水上無人駕駛訓練數據集。
遠程監控的APP界面。
拓展應用更是源源不斷。從城市到近海,從清理到數據,“無人駕駛清潔船”都可通過模塊的靈活搭載滿足各類水環境治理需求。比如說,搭載水質測量傳感器,充分發揮船只的機動性,實時傳輸數據或定點采集水樣,并同時進行水下地形測繪。更為奇妙的是,安裝上割草模塊后,擰松管架上的螺栓后可自由調節割刀的深度,調節深度0.5米至1米;割草模塊中割刀長度1.3米,可清理水面及水面以下15厘米的藻類與浮游生物。這一技術正處于研發階段,預計今年10月份面市發布。此外,如果在港口集群鋪設無人船終端,在清潔水面的同時,實時反饋巡查信息并警報或采取應急措施。目前,這一產品已在英國泰晤士河、西班牙巴塞羅那港口運用。
